去年冬天,爷爷变得越来越 “迟钝”。吃饭时握不住筷子,菜总掉在桌上,他自己笑着说 “人老了,手不听使唤”;穿衣服要花半个多小时,胳膊像绑了沙袋一样抬不起来,我们只当是年纪大了动作慢;直到有一次,他在客厅走路时突然踉跄着摔倒,额头磕出淤青,我们才慌了神。
一开始,家里人都觉得是爷爷 “老糊涂” 了,腿脚不利索很正常。叔叔还打趣说:“爸这是越活越像小孩,走路都得人盯着。” 我们给家里装了扶手,减少他独自活动的时间,却没往更深的地方想。可爷爷的情况越来越糟:手抖得端不起碗,连系鞋带都要奶奶帮忙;说话越来越含糊,一句话要重复好几遍;情绪也变得低落,经常坐在沙发上发呆,问他怎么了,只说 “没力气,不想动”。
邻居张阿姨来看爷爷,见他手抖、身体僵硬的样子,提醒道:“你们别大意,这说不定不是老糊涂,有点像帕金森的症状。” 我们心里一紧,赶紧带爷爷去医院神经内科检查。医生让爷爷做了肢体协调测试,又询问了症状出现的时间,最终确诊:“是帕金森病,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之前的摔跤、手抖都是典型信号。”
展开剩余50%听到 “帕金森” 三个字,我们又悔又急。医生解释说,很多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时,家属容易误以为是正常衰老,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。“帕金森不仅是手抖,还会导致肌肉僵硬、平衡障碍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但早发现、早调理能有效延缓进展。”
按照医生的建议,爷爷开始规律服药,我们每天陪他做简单的康复训练:拉伸手臂、慢走练习平衡,还经常陪他聊天解闷。两个月后,爷爷的手抖减轻了,能自己拿勺子吃饭,走路也稳了不少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被我们忽视的 “老糊涂” 表现,其实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。帕金森病虽然常见于老年人,但并非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。如果家里老人出现手抖、僵硬、易摔跤等症状,千万别简单归为 “老糊涂”,及时就医检查,才能给他们更贴心的守护,让晚年生活少些痛苦与遗憾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理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