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长年薪高达7亿,股价跌去60%,左晖去世四年后,贝壳何以至此?
一边是传统业务的利润滑坡,一边是新业务的高成本扩张,作为曾经中国互联网圈的明星企业,贝壳又将何去何从?
8月26日,贝壳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,总交易额 8787 亿,同比涨了 4.7%,净收入 260 亿,同比涨了 11%,听上去不赖吧?
但再往下看,净利润只有 13 亿,同比暴跌 31%。也就是说,卖得多,赚得少,典型的增收不增利。
那问题来了,曾经一上市股价飙升超过80%的贝壳,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?
贝壳的转折,离不开一个男人的名字,左晖。
在创始人左晖去世前的那段日子,可以说是贝壳的高光时刻。
美股上市当天,股价飙升87%,市值冲到422亿美元,差不多三千亿人民币,彼时的贝壳,几乎就是房产互联网化的代名词,光环耀眼。
可惜,好景不长。
2021年5月,创始人左晖因病离世,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离开,更像是整家公司灵魂的抽离。
于是我们看到,从2021到2025,贝壳的业绩像坐过山车,先是增收不增利,再是深度亏损,然后勉强扭亏,接着利润又掉头往下。
最新的财报更扎眼,2025年二季度营收260亿,同比增长11%,但净利润只有13亿,同比大跌31%。
更糟的是,股价已经从巅峰的52美元,掉到如今的18美元,跌去六成。
那问题来了,到底哪一个环节拖了贝壳的后腿?
原因可能有三,传统业务、新业务和公司治理。
先看传统业务。
贝壳的基本盘就是存量房和新房,二者合起来占总收入六成。
可尴尬的是,最赚钱的存量房业务涨不动了。
2021到2024年,它的收入反而下降了11%,23年到24年两年间,其贡献利润率也从47.2%下降到43.2%。
原因可能与经纪人固定薪酬成本上升,但业务量没跟上有关。
说白了,就是人多单少。
新房业务呢,表面上收入贡献大,份额稳定在传统业务的52%到60%,可问题是它的利润率比二手房低,且竞争越打越狠。
为了抢市场,贝壳不得不提高佣金分成,结果利润率从26.6%掉到24.8%。
所以你看,二手房利厚但涨不动,新房量大但利润薄,两个轮子都不给力,车怎么跑得快?
于是,贝壳转向新业务,把重点放在家装和租赁,试图杀出一条新路。
2025年二季度,这两块业务占总收入四成,看起来很是风光。
家装业务通过收购圣都切入,去年的利润贡献率甚至超过了新房业务。
但问题是,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太低,奥维云网数据显示,2024年家装市场规模3.5万亿,同比下降16.8%,2025年预计还会收缩。
租赁业务则更加典型。
贝壳的省心租模式,有点类似二房东,批量收房再转租。
这部分业务确实给贝壳带来了收益,从2022到2024年收入暴涨近5倍。
可代价却是成本的飙升,从财报可知,2025年2季度,租赁业务成本52亿,同比涨73%,远超收入增长,拉高了营收,却稀释了利润。
短期来看,租赁业务是增长亮点,但长期很有可能变成拖累。
至于公司治理,这个话题其实比业务更致命。
左晖在时,贝壳有一个绝对权威的灵魂人物,能平衡各方利益。
可他去世后,控制权落到CEO彭永东和联合创始人单一刚手里,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极具争议的操作,2022年贝壳推出股权激励,给两位高管分别送出7000多万股和5000多万股,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,相当于分出去25亿和18亿人民币。
最关键的是,没有业绩对赌条件。
换句话说,不管公司赚钱还是亏钱,这股份都能解锁。
于是才有了后面那张震撼的对比表,2023年,彭永东年薪7.13亿,是经纪人平均年薪的8674倍。
更扎心的是,在扣除平台和店东分润后,大部分经纪人月薪不足7000元。
很难让人不问一句,高管们到底是在给股东创造价值,还是在给自己发奖金?
面对舆论压力,彭永东捐了900万股,按当时市值约4.4亿人民币,用于公益。
可这点钱和他的个人持股相比,不过杯水车薪。
可能有人会问,贝壳还有翻身的机会吗?
当然,但前提是,贝壳必须解决两个难题。
第一,业务上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,第二,治理上修复投资人的信任。
前者意味着贝壳必须承认现实,重新思考如何提高存量房交易效率,让经纪人赚到钱,让客户体验提升。
后者则更难。
没有左晖的威望,彭永东要做的不是“证明我能拿高薪”,而是用业绩和透明度说服市场。
比如把高管薪酬和业绩挂钩,像马斯克那样设立严格目标,亦或者让股东看到真金白银的回报。
其实,贝壳的困境折射的也是整个行业的困境。
中国房地产正在告别高增长、快周转的时代,进入存量博弈的长周期。
买房的人少了,卖房的人多了,中介行业必然要洗牌。
贝壳曾被看作是行业升级的代表,但如今它自己也在挣扎。
也许它还能靠规模和惯性维持一段时间,但如果不能找到新增长点,和高管与基层之间的平衡,那么盛极一时又衰落悄然很有可能在贝壳再次上演。
“你想要得到什么东西,最好的方式就是能配得上它。”这是左晖的代表语录之一。
如今,这句话不只是送给投资人、经纪人,更是送给如今的贝壳管理层。
配得上,才拿得稳。
配资理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